首页
国富博易app安卓介绍
产品展示
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国富博易app安卓 > 新闻动态 > 利润大于营业收入!

利润大于营业收入!

发布日期:2025-07-29 00:20    点击次数:77

注: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,多多点击文末右下角留言、分享或“♥”,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。

一、利润与营业收入

营业收入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“正业收入” ,比如卖货、服务等。而利润则是扣除了成本、税费后的“剩余价值” ,但它的来源比营业收入复杂得多:既有来自“正业”的营业利润,也有来自“副业”的投资收益,甚至还有“飞来横财”般的营业外收入(如政府补贴)。

举个通俗的例子:两口子开餐馆,营业收入是卖菜赚的钱,利润则是扣除房租、工资、食材成本后剩下的钱。但若某天突然中了彩票(营业外收入),利润可能瞬间超过营业收入!

这种“副业致富”的现象,在会计江湖中并不罕见。例如某搜索公司曾出现营业收入为0,利润却高达3000万元的奇观——全因政府补贴“输血”。类似案例在A股市场比比皆是:*ST德棉曾因政府一次性补贴超7800万元,硬生生将亏损预期转为盈利;、吉利等车企的利润中,政府补贴占比一度超过50%。

二、利润超越营业收入的三大“神操作”

1. 政府补贴:利润的“速效救心丸”

政府补贴是企业利润的“外挂神器”。根据会计制度,补贴收入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,无需匹配成本,堪称“零成本利润”。例如:

TCL集团2013年净利润28亿元中,22亿元来自政府补贴;中国国航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4.75亿元,政府补贴却高达8.18亿元,补贴金额是利润的1.72倍。

这种“补贴依赖症”企业,利润往往虚胖如气球,一戳即破。

2. 投资收益:利润的“影子分身”

当企业主业不振时,炒股、理财、股权投资等投资收益可能成为利润的“救命稻草”。例如:

2007年A股牛市期间,上市公司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比例高达20.69%,部分公司甚至依赖投资收益扭亏;雅戈尔等企业一度被称为“炒股高手”,其利润波动与股市涨跌高度同步。

但投资收益如同“走钢丝”,行情好时锦上添花,行情差时雪上加霜。

3. 资产甩卖:利润的“回光返照”

出售房产、土地、专利等资产,可一次性推高利润。例如:

*ST海马2019年靠卖房保壳,出售401套房产获利1.7亿元,占当年利润的80%;制造业企业常通过处置闲置设备获取非经常性收益,这类收入与主业无关,却能让利润表“瞬间美白”。

三、如何看穿利润的“真面目”?

马靖昊常说:“利润是门艺术,但别让它变成巫术。” 投资者需用“会计放大镜”解剖利润结构:

营业利润:正儿八经靠主业赚的钱,公式直白到残酷:

营业收入 - 营业成本 - 税金 - 销售管理费用 = 营业利润

这里每一分钱都沾着主业的汗水,多卖一件货、少花一分钱,利润才能多蹦一毛钱。

净利润:这个家族可就复杂了,七大姑八大姨都能来凑热闹:

营业利润 + 政府补贴(白给的) + 炒股赚的钱(副业) - 所得税 = 净利润

这意味着哪怕企业主业亏到裤衩都不剩,只要“干儿子”够争气,净利润照样能红光满面。

利润表“三看”法则:

一看营业利润占比:若营业利润(主业利润)占比低于50%,说明企业“不务正业”;

二看政府补贴持续性:一次性补贴不可持续,需警惕“补贴断供”风险;

三看资产处置频率:频繁卖资产的企业,往往已陷入主业困局。

四、利润的本质--不是东西!

利润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,而是企业经营逻辑的镜像。真正的武林高手,应以内功(主业)为本,外功(非经常性收益)为辅。若本末倒置,终将走火入魔。

利润能否大于营业收入?答案是肯定的。但这类利润往往如镜花水月,投资者需擦亮双眼,看清利润背后的“江湖套路”。毕竟, 靠补贴续命、炒股度日、卖房保壳的企业,终究难成“百年老店”。

全文完,感谢您的阅读,请收藏转发,顺手点个“赞”或“”~~~~~



Powered by 国富博易app安卓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